【越南建築】在越南的美麗法國烙印系列 - 濱城市場
文:Hello Vietnam
自從西元1858年,法國殖民主義者在峴港開了入侵越南的第一槍,越南有了將近100年被殖民統治的歷史。在胡志明主席的帶領下,越南人經過許多犧牲和反抗,贏得了主權的獨立,並建立新的政府,廢除了殖民政權對越南人民的壓迫。但是,法國殖民時期所建造的文化和藝術作品,卻仍被越南人民珍視和保存下來。就請跟著《越南你好》一起欣賞法國人烙印在越南的建築藝術吧! |
濱城市場位在胡志明市的第一郡,現在我們看到的市場樣貌建於1912-1914年。濱城市場最有特色的莫過於南門入口的大時鐘了,其被認為是胡志明市的象徵。市場大約於十七世紀初期形成, 最初是小攤販們在西貢河附近的大街上出售商品的聚會場所。1859年2月份,在法國人進攻這座城市時,市場被燒毀,之後他們改用磚塊,木肋和茅草屋頂重建了新市場。1870年,法國殖民政府正式將該地區稱名為Les Halles Centrales(即中央市場)。1912年,法國殖民者希望選擇一個新的地方來建立市場,以滿足該市發展的需求。他們選擇了靠近Mỹ Tho火車站的地方,現在是西貢汽車站,並在此站點上建立了一個新市場。在歷時三年的浩大工程後,於1914年3月28、29、30日,市場舉行了落成典禮並更名為Bến Thành,當時有花車、遊行、煙火並吸引了數十萬人參加。而濱城市場這名字的由來,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歷史學教授Hà Minh Hồng說:「在19世紀初期,濱城市場位於濱河河畔。因為市場位於碼頭附近,是越南語意思中的Bến和越南語中的城堡(Thành),故被稱為Bến Thành」。
1985年,濱城市場進行了重大修復:翻新了屋頂,看台和攤位。唯一僅有南門鐘樓保留下來。如今,市場佔地超過13,000平方米,有4個主要出入口:南門俯瞰Quách Thị Trang公園,東門俯瞰Phan Bội Châu街。北門俯瞰著Lê Thánh Tôn大道,西門通往潘楚亭大街。
在1952年,負責修復濱城市場的承包商從西貢來到邊和,並在邊和的美術工廠訂製了12幅浮雕,大幅為2.2 x 1.5 m; 小幅為2.0 x 1.4 m,預備放置在市場的四面入口牆上。知名畫家Le Van Mau按照承包商訂單作畫,並在邊和技藝嫻熟的工匠們幫助下,例如: Sáu Sảnh, Tư Ngô, Hai Sáng, chủ Thạch, anh Tóc...等人,用高超技藝將浮雕上的凸版加熱到與材料粘合到塊上的程度。當時,用於陶瓷工業的進口化學品很少,陶瓷產品所用的搪瓷色是由工匠從原始材料(銅)與天然原料混合而成,生產出所需的化合物,稱為“屬我釉料”;進口的釉料則被稱為“船用釉子”因為它們是由貨船從國外運輸而來。在印度支那著名的邊和陶器產品,也同樣使用這種傳統的製作方法。但是,由於木材燃燒,爐中的火不均勻,因此同一產品的釉面顏色具有不同的深淺,這在當前的陶瓷產品上已經非常罕見。
在1952年(壬辰洪水)之後,Phạm Văn Ngà(Ba Ngà)、Nguyễn Trí Dạng(Tư Dạng)和 Võ Ngọc Hảo 被邊和美術工廠派到西貢安裝濱城市場的各幅浮雕。他們在每扇門的牆上設置了三幅畫,一幅在上面,兩幅在下面。市場的四個入口浮雕分別是:帶有香蕉的黃貂魚(西邊的入口),帶有香蕉的暹羅鴨(北邊的入口),豬和牛(東邊的入口),牛頭和鯉魚(南邊的入口)。
另外在南門的鐘樓上,有一座小廟,市場交易員每天都會來這裡祈禱運氣。在市場內部,大約有1500個攤位,從一般消費品到奢侈品都可看見,並聚集了胡志明市周邊地區的各種特色農產品。這個市場大約匯集了6,000個交易商,每年接待約10,000名遊客。